基本面分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2014-02-12 06:55:38 来源/作者:期货日报 韩锦 评论:0
基本面分析有用吗?
无论股票也好、期货也罢,对金融市场的价格分析方法,传统上不外乎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两种。当然,随着科学发展,不少尖端学科也多多少少“渗透”到期货市场。如把心理学理论用于分析股票和期货价格,也有把“混沌学”、“神经网络学”等也拿到股票和期货市场上了,甚至连老祖宗的《周易》卜卦也都派上了用场。笔者在经历了多种分析方法后,最终发现还是传统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更靠得住。
与基本面分析法相比,一些研究员和中小散户投资者青睐技术面分析法。主要因为,一是技术面分析法更直观,所发出的交易信号看得见摸得着,在电脑上一目了然。二是技术面分析法易学易懂易掌握,上手快。相比之下,基本面分析法应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一是牵涉面太广,不能顾及到所有因素。随便一找就能集中一大堆信息,而分析来分析去,利多因素十几条,利空因素也有十几条,分析得头晕脑胀,但最后得出的还是一个抽象结论,还是不知道是利多还是利空因素占据上风。二是市场好不容易出现了重大利多或利空因素,但按基本面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跟风操作,自己却成了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而最终得到的解释是:利多(空)出尽是利空(多)。但疑问在于,何时利多或利空才出尽?答案为,这要看行情走势。当重大利多或利空因素出现,期价不涨反跌或不跌反涨,就说明利多或利空出尽了,否则就是没出尽。这是一种典型的“马后炮”结论,对投资者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三是运用基本面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对指导即时的期货交易不能立竿见影。到底是哪些基本面因素对商品走势有影响?何时有影响?影响有多大?结论似是而非。于是,基本面分析法给人的感觉是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说对即时交易的指导作用不大。有这种看法的研究员大有人在。
去年12月13日,大连焦炭期货1405合约价格大跌3.59%,引发了大商所煤、焦研究员竞赛活动QQ群中研究员互相打听消息,期货公司的研究员都在谈论:“有什么政策出台吗?肯定有利空消息出台!”立刻有一位化名“清茶”的研究员回答:“不要一跌就是政策啥的啊,基本面分析很容易失效的……”我想“清茶”一定受过基本面分析法的伤害。事实上,当日焦炭期价大跌确实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现:河北地区出台对钢铁企业停产限电政策。这则消息对焦炭需求形成了重大利空,并且是刚刚开始,随后1405合约期价一直跌跌不休至月底。
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运用自如也绝非易事。
美国人为什么不抗旱呢?
虚假消息对从事基本面分析是致命的。但越是影响行情的重大因素往往越会“掺杂使假”,搞得市场晕头转向,防不胜防。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套用电影《南征北战》中的经典性语言:不是研究员无能,而是美国人太狡猾。
2012年7月美国大旱,各种报道铺天盖地,给人的感觉是,美国当年当季的农作物几乎要绝收。例如,“根据帕尔默干旱指数,中西部严重干旱覆盖了美国本土55%的面积,是1956年来美国最严重的干旱天气……”“‘我们正在从危机走向灾难。’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托尼表示……”再加上USDA月度供需报告中直线下滑的产量数据,由不得你不信。于是,大豆和豆粕期货价格坐着火箭飙升。当时我与绝大多数研究员一样,对当年美国大豆的大幅度减产深信不疑。但是,这个市场上还是有那么几个头脑清醒的人,其中一位客户在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拯救了我,使我脱离了“干旱”的苦海!
8月下旬,市场传出美国大豆因干旱预计将减产30%以上的消息。如此重大利多因素让人坐不住了。我指示手下的农产品研究员对大豆和豆粕的基本面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连豆粕期价将上冲5000元/吨大关。此时不买更待何时?正好市场部要回访一位大户,希望研究员一同前往,于是我就带着研究大豆和豆粕的研究员,拿着一大堆精心印制的豆粕研究报告、投资方案等,信心十足地出发了。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详细周全的豆粕投资方案,客户被我们“忽悠”得热血沸腾,精神抖擞,当场表示,马上打入1000万元资金买豆粕,干!但打开电脑后,发现豆粕期价已涨至4500元/吨,创出历史新高,客户随口问:“会不会回调?要不要等回调后再买?”一旁的研究员胸有成竹,“回调不了多少,大的趋势不会改变,百年一遇的大旱啊……”客户有点不放心,小声嘀咕了一句:“美国怎么不抗旱呢?”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是啊,美国人为什么就不抗旱呢?回公司路上,在车上昏睡之时,“美国人为什么不抗旱”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一种不祥的预感挥之不去。这么大的旱灾,如果放在中国,早就是“突击队红旗招展、高音喇叭歌声阵阵、锅碗瓢盆全派用场、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的一派繁忙景象了。即便不能人定胜天,但党和国家一定会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再看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府百姓,怎么只“见”他们大呼小叫,却没发现有什么抗旱举措。对于这样一个能把人送到月球、空间站的全球第一先进国家,它怎么就不抗旱呢?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大豆和玉米旱死在田间地头?说不过去啊。不行,我得把这件事搞清楚。
回到公司后,我把“美国抗旱”、“美国为什么不抗旱”等词条在百度、谷歌里搜索得天翻地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美国农场主还真的就没抗旱!因为美国的田间地头早就布满了地下管网,喷灌、滴灌技术非常了得,可与世界上干旱严重的国家以色列的浇灌技术和水平相媲美。一家农场主要管理上千公顷(1公顷=15亩)的农田,靠一家人肩挑背扛去抗旱,黄花菜都凉了。因此,也许美国很旱,但田间地头里的大豆和玉米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渴”。这个结论一出,还敢在如此高的价位上追多吗?对细节的研究,让我警觉起来。
9月过后,大豆和豆粕期价暴跌,USDA11月月度供需报告中,预期大豆产量直线上升,减产并不明显。不少投资者直呼上当,甚至有人指责USDA在操控CBOT商品价格。而我所在的公司,在当年9月开始的大商所十大研发团队比赛活动中,正是基于对大豆基本面因素的客观分析,开赛第一天做空大豆1305合约300手,但不幸的是当日大豆暴涨115点,距爆仓近在咫尺(大商所竞赛规则规定亏损30%以上为爆仓)。不过,由于对基本面心中有数,我们没有止损,三天后反败为胜。随后,我们又空豆油200手,空棕榈油1000手,空豆粕1000手……整个比赛期间全是在与大豆相关的期货品种上做空,最后获得不错的名次。这是对基本面的细节研究带给我的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教训和惊喜。
回顾2012年大商所十大研发团队比赛,印象最深的是浙江的一家公司。自10月中旬第二阶段比赛开始,该公司就重仓做空豆粕1301合约1300手,但不幸的是,豆粕天天上涨,该公司从第一阶段排行前十的位次掉得没了踪影。不过,他们并没有砍仓止损,在坚持到离比赛结束只剩一周的时间时终于反败为胜。我在答辩现场聆听了该团队对大豆和豆粕的基本面分析,感觉比我们的团队分析得更深刻。当年该公司获得农产品十大研发团队第一名。2013年11月偶遇该公司研发部总经理,谈及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的研究员,他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他们已经被上海的一家投资公司以更高的薪酬挖走了。做基本面分析煞费苦心,没有较高的“营养费”做不下去。据说安信证券的首席研究员年薪在1000万元以上,而国内期货公司的研究员30万元的年薪已经算很不错。可以这么说,给不起较高“营养费”的期货公司,不会有高水平的基本面研究员。
上一篇:尚铎:严格才能长远盈利
下一篇:以信念为缰 策马驰骋于交易之路

评论排行
- ·期权:交易策略高级篇(1)
- ·挖老东家客户成常态 期货公司缘何一将难求(1)
- ·交行资管取道香港获持牌法人资格(1)
- ·国泰君安资管精准把握蓝筹行情(1)
- ·80后私募基金掌门人毛凤丽(1)
- ·私募:创势翔超泽熙实现二连冠(1)
- ·原油腰斩 油气QDII最多跌45%(1)
- ·欧元区陷入通缩 宽松措施料加码(1)
- ·上交所防控私募债风险(1)
- ·金融创新只是新兴的复古?(1)
- ·经济放缓 铜价不一定走熊(1)
- ·减产周期撑腰 白糖放量飙升(1)
- ·商品期货熊市尚未画“休止符”(1)
- ·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征求意见(1)
- ·美元创九年新高 黄金不跌反涨(1)
- ·螺纹钢 基本面与技术面“掐架”(1)
- ·全球有色金属将延续分化走势(1)
- ·五家期货公司提交“走出去”申请(1)
- ·2016年 大宗商品最佳投资时机(1)
- ·“十年一剑” ——中国职业操盘手联盟...(1)